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权威发布 > 工作报告

榆树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4-12-23 09:03 来源: 榆树市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2月20日在榆树市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市长 张子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榆树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锚定“一个中心、四个强市”战略目标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加压奋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预计到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8.7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2.8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9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3.4%。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挖产能、增效能,经济运行稳中发力。现代农业增产增效。抓实抓细“五良一智”建设,精准实施大田作物统防统治,全力推广条耕、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新建高标准农田52.5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同比增长3%,有望连续21年位居全国县(市)首位;畜牧业政策效应叠加释放,畜禽繁育改良、集中免疫等工作扎实推进,畜禽产品供应稳定,预计全年肉牛发展到48.07万头、同比增长14.4%;设施园艺面积适度增长,棚膜业产值预计达到32.5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排名全国第六。工业经济企稳向好。持续深化万人驻(助)万企、点对点包保等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难题25全面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众友科技等4户企业实施“智改数转”、中粮等7户企业申报设备更新支持,牢牢稳住了工业经济基本盘。商贸服务扩面提质。全年组织各类促销展会活动30余场累计投放消费券1100万元、拉动消费增长2.64亿元;八大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新老商圈继续升级,网红经济、冰雪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崛起;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稳步推进乡镇集贸市场建设改造等项目有序实施,行政村物流节点实现全覆盖,我市获评全国第一批农村电商“领跑县”。

  二是千方百计扩投资、拓增量,发展动能不断集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兴产业的“硬任务”。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全员上阵、精准发力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120余次,成功签约绿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等21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协议引资额40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际到位内资增速始终位居长春县区前列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拼经济的“硬抓手”。6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众友10万吨变性淀粉、大连汇能热电联产等项目投产达效谷麦王1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康柏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拉林河流域侵蚀沟治理、大荒沟涝区治理等15个增发国债项目稳步推进,固投增速始终保持向好向优态势坚持把资金争取作为补短板的“硬支撑”密切关注万亿国债、东北振兴等政策动态和资金投向,成功申报一般债、专项债项目25获批资金34亿元,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

  三是全力以赴提颜值、增内涵,城乡品质加速提升。城市建管更有温度。稳步实施4个棚改、30个旧改项目,新增回迁安置住房1973套,累计改造水、气、热管网48公里;高效率推进道路排水、燃气安全等工程建设,高品质实施城市“增亮补绿”专项行动,高标准开展精细化管理,群众的舒适度、幸福感显著提升。乡村面貌更加靓丽。统筹推进干净人家、村庄清洁、村屯绿化、农村改厕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垃圾收转运处置机制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意识持续增强;新增“千村美丽”村40个、“百村示范”村4个,农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加速迈进。区域交通更加便利。客运公交化改造稳步实施、特色定制客运服务全面铺开,长榆高速项目扎实推进,52公里黑大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80公里舒陶等国省干线中修高质效完工,以超常规举措完成1674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施工总里程是过去十年的总和,城乡交通路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全面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措施,不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3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到位,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四是多措并举抓改革、优服务,发展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纵深推进1846个事项全流程网办1320个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200余个事项实现自助终端办理,1600余政务服务帮办、代办领办,营商环境建设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建强“个转企、分转子、小升规、高变强”孵化培育体系,年度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完成“个转企”86户、“小升规”20户,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达到7.9万户,税收收入在长春地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保持正向增长,市场更显活力、经济更有韧性。重点改革不断深化。11个领域87项年度改革任务扎实推进,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三资”管理、集体资产清查清收工作成效明显,村集体平均增收18.63万元,为农村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五是倾情倾力办实事、解难题,民生福祉稳步增进。脱贫成果稳中加固。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支持发展产业项目、庭院经济等带农富农措施,新增帮扶车间6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648个,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保障坚实有力。47项幸福榆树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701套廉租房科学分配,发放民政救助资金1.42亿元、精准救助特殊群体5.7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发放创业贷款1420万元,完成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450人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05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46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7亿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谢家中学新建综合楼投入使用,中小学教学设备配套更新,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培训体系加速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省内一流、长春领先位置。医疗水平稳步提升。积极链接省市高端医疗资源,心脑血管、肿瘤等重症介入技术更加成熟,救治能力、处突能力、监测检测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05%文体事业亮点纷呈。高标准完成体育场更新改造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二人转大赛、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文体赛事10余次,精心组织书画展等文化惠民活动40余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六是持之以恒防风险、除隐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防汛抢险组织有力。强化监测预警研判,应急响应快速高效,物资物料及时前置,科学设置3个一线指挥部,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昼夜奋战、同心防汛,有效应对了“一江两河”全线告急和多轮洪峰过境的严峻形势,确保了群众无伤亡、堤防无决口、水库无垮坝。安全生产稳定向好。扎实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常态长效化开展消防、燃气、危化品等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改,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底线越守越牢。“平安榆树”成效明显。“交巡合一”街面巡防模式创新实施,“一警双派”、警民融合、警地融合等机制严格落实,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破获率达到86.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信息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形成。“法治榆树”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24小时自助智慧法院”投入使用,府院联动化解行政争议9件,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50起信访工作不断强化。坚持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为引领,深化运用“市级领导接待日”“三项建议权”等机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6%,实现了重要会事期间“三个不发生”和“双零”的预期目标政府债务稳妥化解。科学制定化债举措,探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经营权、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等模式,充分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完成债务化解6.09亿元。

  七是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效能,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建章立制等工作,进一步凝聚了高质量发展共识;围绕政府系统牵头整治的21个领域“群腐问题”和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强化统筹、跟进调度,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制度,严格执行法律顾问、会前学法、“三重一大”等制度;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14件,市长公开电话回应群众诉求7万余件,问题化解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效率意识,坚持“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举措。始终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审计、统计等监督作用有效发挥,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同时,督查、气象、档案、供销、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科协、工会、共青团、老龄、妇联等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奋楫笃行,从最难处着手、做最有力应对、朝最好方向努力,攻克了一批啃骨头、拔钉子的难事,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办成了一批暖人心、鼓士气的好事让蓝图变成了实景,让梦想照进了现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榆树市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严格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榆部队、驻榆单位、公安警和消防指战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榆树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成绩面前,我们更要保持清醒,榆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水平不高,融合发展任重道远;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起势但未成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还需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年。我们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把国家所需、省市所谋、榆树所能、群众所盼更好统筹起来,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姿态推动发展,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根据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的部署,2025年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长春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一个中心、四个强市”目标不动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继续写好粮产、粮贸、粮食“三篇文章”,建好建强五大平台”,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走出农业大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奋力谱写榆树全方位振兴的新篇章。

  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决走出“粮仓更满”的新路子。立足稳面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治理,持续做好耕地恢复与占补平衡有效结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560万亩以上。围绕增单产,继续加大“五良一智”建设力度,逐步扩大条耕先进技术的应用面积,统筹做好墒情监测、气象监测、统防统治等工作;高质量完成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快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步伐,切实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积极探索“农业更强”的新实践。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建设“种苗培育+机械化规模化种养+农事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体系。适度发展棚膜经济,棚膜面积新增500亩;保证生猪、肉鸡等畜产品有效供给,2025年末全市肉牛发展力争达到55万头;全力推进产业园科研中心、东北粮贸中心、榆树市农事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步伐。

  努力绘就“农村更美”的新画卷。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围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统筹推进“八改”工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坚定不移打好农村污水、垃圾、粪污治理攻坚战,重点打造5百村示范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倡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村风,持续加强乡村普法宣传着力打造“五治一体”乡村治理新格局。

  不断满足“农民更富”的新期待。严格落实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统筹推进庭院经济、帮扶车间等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精心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田秀才”。继续发展农村电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让“土特产”成为“金招牌”,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二)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巩固高质量发展态势

  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东北振兴、万亿国债等政策机遇,瞄准战略方向、发展导向、资金投向,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和补齐设施短板,超前启动新一轮项目谋划包装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发展“大盘子”,切实把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转化为榆树跨越发展的强大动能。

  在招商引资上寻突破。坚持产业转型和升级同步、招商引资和引智同步、项目建设和税源建设同步的思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细化完善包保服务机制。围绕新能源新产业,全面优化招商结构、提升引资质量,加速推动四川绿野熊胆粉加工等项目签约。借力商会、落位企业等优质资源,通过招商上项目、引增量,扎实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2个。

  在项目建设上求实效。持续优化完善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双包保”工作机制,把破解难题和要素保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项目开工建设、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不少于60个。

  在平台支撑上强举措。继续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主引擎的功能,加快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滨江净水厂、食品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做好低效用地再开发,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盘活“双停企业”。用好“五大平台”优势,做好生产要素保障,逐步完善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推动园区从基础功能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位建设、集聚发展。

  (三)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坚持服务增效,继续加大工业运行监测力度,持续完善“一专班、三包保”机制,精准落实“智改数转”等政策。坚持培育扩量,构建层次更加立体、服务更加多元的梯度培育库,年内新增“四上”企业不少于10户。坚持科技赋能,通过改革创新提质量,帮助企业搭平台、树品牌、拓市场,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差异化发展之路,推动工业企业向“新”求“质”,2025年长春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家。

  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级。继续提升五棵树滨江游、榆树钱工业游、延和民族特色游等既有文旅产品的品质,探索发展休闲式、沉浸式等旅游新模式。支持富越冰雪乐园焕新升级,加快推动花园山影视基地项目落位,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打造具有榆树特色的旅游品牌。抓好“两馆一基地”的资源整合,以红色教育品牌为文旅产业赋能添彩。

  全力推动商贸服务提效。面向供给端,优化整合税务、市场监管等政策,支持心声活、天诺医药等重点企业品牌化、连锁化、数字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即时零售等商贸新业态,推动消费优化升级。面向需求端,持续释放消费券的乘数效应,精准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速回暖,继续提升天悦城、凯购城等新老商贸综合体功能,着力打造更加多元的消费新场景。

  全力推动绿色能源提速。牢牢把握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期,抢风口、换赛道。坚持向资源要产业,依托风、光、生物质等资源,加快推动华电800MW风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力促青岛昊奕航空煤油等新能源项目签约落位。依托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谋划建设未来能源基地项目,全链条培育氢氨醇产业,同步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四)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激活高质量发展潜力

  跑出重点改革“加速度”。持续深化市政、供热等国企改革,注重经营绩效管理,进一步做强主业、做大资产、做优经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健全筹融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强化开源节流,保障财政稳健运行。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执法、职业资格、收费清理、科教文卫体等领域改革,以改革成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好营商环境“服务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为民办实事、惠企优服务,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推出更多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健全政策资金“一键送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免申即享”服务水平。向服务要环境,让市场主体明显感受到“有求必应”,让企业家明显感受到“无事不扰”,让全社会明显感受到“办事不难”。

  打造对口合作“新样板”。持续探索与长春市朝阳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力促两地资源互补、产业互通、要素互联。深化同省农科院的战略合作,让科技为现代农业赋能。继续加强与长春市财政局的沟通联系,创新探索“股权财政”运营模式。借助长春天然气、润德投资的优质资源,强化提升设施建设、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实力。对标对表杭州临安、天津西青的模式和理念,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五)聚焦城市能级提升,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内涵

  拓展城乡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序开展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扎实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维护稳妥推进地下空间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以强镇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梯次合理、分工明确、差异化发展的城镇体系持续推动舒陶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全力保障长榆高速公路项目实施积极融入长春市“一中心、五高地”建设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聚焦提升幸福指数,统筹推进农村危改、城市旧改等工作,新建回迁安置住房1588套。紧盯提高出行品质,分批推进南一胡同等6条巷路改造,加快推动三盛路等主要街路改造续建工程完工。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有序实施城市排水防涝、旧改小区燃气完善等项目,扎实开展绿化补植、景观建设、绿地改造等工作,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做优城市精细管理。继续巩固卫生城、文明城创建成果精心布设路灯路标“城市家具”,紧盯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提升专项行动”目标,重拳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城市乱象,持续开展广告清理、文明交通等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城市管理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探索推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的柔性执法模式,让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六)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充分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完善就业创业体系。继续加大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力度,优化完善终身培训制度,扎实开展就业创业精准帮扶,深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和初创企业扶持,加快构建面向城乡、覆盖全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8.6万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精准扩面,建立更加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精准开展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加大残疾人、困难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兜底保障力度,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的关爱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医养康养融合等养老新模式,常态化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

  推进健康榆树建设。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域外医疗资源整合及专业型人才“外引内培”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继续加强重点专科和中医诊室建设,持续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能力,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和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让群众看病再多一些便利、再少一些负担。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能力提升、师资结构优化等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推动运动场新建、食堂和校舍改造等项目,加快补齐城乡教育设施短板。严格落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加强校园安全和“校园餐”管理,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环境。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市区体育公园建设,持续完善农村文化广场功能。高质量举办“文化惠民基层行”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振兴东北大鼓等非遗文化品牌,推动古建筑烧雕等非遗技艺活态传承,支持创作更多反映榆树新气象、发展新成果的文化精品。积极承接省市级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提高榆树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聚焦防范化解风险,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监测为基础,全面做好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的环保指标监测工作,及时预警、快速处置。以落实为保障,严格落实“还河于河”、秸秆禁烧管控、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要求,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以项目提质效,谋划实施“EOD模式”项目,走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以执法强震慑,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多部门案源协调机制,从严从重从快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加强危化品、城市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源头治理。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加大加密随机抽查检查频次,跟紧跟进风险隐患整改成效,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幅压降一般事故发生。继续完善防灾抢险工作机制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工作。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走深走实。

  严防财政金融风险。有效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统筹防范化解政府债务、拖欠企业账款、中小金融机构等各类风险,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入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攻坚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防发生极端事件。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完善下访、接访、走访、回访的闭环工作机制。常态化抓好扫黑除恶、反邪防邪、禁毒防艾、全民反诈,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切实发挥市长公开电话和“互联网+督查”平台作用,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回应。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奋进的姿态、答卷的状态,矢志不渝、恪尽职守、笃行不怠,倾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心怀忠诚,行有方向。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榆树市委的决策部署,以狠抓落实的“执行力”跑出蓝图成景的“加速度”。

  二是把依法行政推向纵深。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我们将继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委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以厉行法治的“责任心”换取社会各界的“认同感”。

  三是把为民服务践之于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更好顺应群众意愿把百万人民的“烦心事”作为民生改善的“着力点”。

  四是把作风革命进行到底。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将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鲜明导向,明确定位看差距、学习先进看差距、找准问题看差距,努力进位争先。凡事盯目标、盯责任、盯时限,持续完善督查落实闭环机制,形成人人扛事、人人尽责、人人出力的工作格局用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汇聚振兴发展的“正能量”。

  五是把廉洁从政贯穿始终。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我们将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惩治“蝇贪蚁腐”,强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集中财力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不搞铺张浪费、不做表面文章、不图虚假政绩,以政府部门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今日之榆树,政策与机遇纷至沓来,空间广阔、前景美好,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今日之榆树,活力与潜力持续释放,产业集聚、市场兴旺,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今日之榆树,实干与担当蔚然成风,动力强劲,活力四射,高质量发展其兴可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榆树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激扬踔厉奋发的斗志、汇聚上下同欲的力量、秉持夙夜在公的拼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榆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一个中心、四个强市:“一个中心”,建设哈长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四个强市”,打造绿色生态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特色工业强市、区域消费强市。

  2.五良一智:围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采取的具体举措,即:良田、良种、良技、良机(农机装备)、良制、智慧农业。

  3.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简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旨在通过深度融合硬件与软件技术,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效率。

  4.八大市场:恒基时代购物广场、365现代生活馆、南门建材市场、五棵树汉夏黄牛交易市场、五棵树进步村蔬菜批发市场、隆兴农机大市场、鑫海汽贸城、八号北沟村蔬菜批发市场。

  5.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6.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7.三项建议权:指信访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三项重要权力,包括:提出改进建议权提出完善政策建议权提出处理建议权

  8.三个不发生:不发生大规模聚集上访、不发生涉访个人极端行为、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负面炒作。

  9.“双零”目标:进京非访零、社会面清理零。

  10.“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11.五大平台:生物化工平台、食品加工平台、特色文旅平台、商贸物流平台、清洁能源平台。

  12.“八改”工程: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

  13.“五治一体”乡村治理新格局: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乡村治理格局。

  1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15.双包保: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保、部门领导包保。

  16.双停企业:因各种原因造成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

  17.一专班、三包保:万人驻(助)万企工作专班,重点企业市级领导包保、规上工业企业部门包保、规下工业企业属地包保。

  18.两馆一基地:档案馆、小乡博物馆、乡村振兴实训基地。

  19.即时零售:依托即时物流等履约能力,拓展和连接实体商户、仓储等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新型零售业态。

  20.零基预算: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21.一中心、五高地: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高地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高地生态宜居美好生活高地

  22.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提升专项行动”:消灭卫生死角、修复城市伤痕、擦亮城市窗口、规范医疗广告、治理农贸市场、规范广告牌匾、清理违法占道、提升绿化品质、治理工地扬尘、整治违停乱停。

  23.“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24.EOD模式:通过产业链延伸、组合开发、联合经营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整合、增值反哺、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可持续运行。是一种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25.安全生产“四方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应急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26.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