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18-09-11 03:43
来源:
榆树市统计局
201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发展战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合力攻坚,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综合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33336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81851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19500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794417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425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建筑业增加值实现40093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198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发展到18.9:27.6:53.5,与2015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25.7%和58.4%。
我市连续十四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连续十二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我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粮食生产功能区、中国优质玉米示范区。榆树玉米被评为“中国好粮油”,榆树大米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
农业
2017年,全市总播种面积390970公顷。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378570公顷,比上年减少136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77244公顷,水稻播种面积73245公顷,高粱播种面积6094公顷,谷子播种面积437公顷,豆类播种面积12372公顷,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2258公顷,薯类播种面积816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401公顷,瓜类播种面积1308公顷,烤烟播种面积341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3325522吨,其中:玉米2573989吨,水稻582889吨,高粱51281吨,谷子1840吨,大豆42118吨,薯类69714吨。农业总产值实现1563949万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种植业产值838286万元,林业产值12871万元,牧业产值650440万元,渔业产值1296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388万元。
2017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14066头,牛存栏627465头,羊存栏96277只,禽存栏1508.5万只。奶类总产量31754吨,禽蛋总产量113089吨,肉类总产量248103吨。
全市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806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和23个收集点建成运营,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全省首家种养结合整县推进一体化项目试点市。
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794417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6户,总产值实现2754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增加值实现34254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3591万元,比上年增长9.4%;实现利润678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2017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40093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全市资质建筑企业12户,总产值实现68970万元。
民营经济
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41057户,从业人员达到32.64万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12746721万元,比上年增长0.5%,利润总额实现1184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民营经济增加实现3076053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市共引进内资61.68亿元,引进外资1124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637892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39381万元,比上年下降12.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44306万元,比上年下降72.5%。
2017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棚户区改造政策,依法推进房屋征收。城市棚户区改造12个区段,征收房屋2136户、18.86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2637户。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到2017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6515公里。筹资12亿元,启动了榆树至松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境内各施工标段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了路基、桥涵构造物等工程建设任务。筹资1.34亿元,实施大坡松花江大桥重建工程项目。筹资6000万元,修复黑大公路福安至舒兰段、榆山公路新立至土桥段。黑大公路修复工程已完工并通车使用。筹资1.2亿元,建设农村水泥路200公里,改造危桥20座。筹资3700万元,重建客运北站并投入使用。规范市区交通秩序,重新施划道路标线5.5万平方米、停车位8000个。中心街、承恩街等街路实施打通工程,改善了市区交通环境。
国内贸易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013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1244607万元,比上年增长9.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3567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财政、金融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总计104457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40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市本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00400万元,比上年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合计893020万元,比上年增长44.4%。
2017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403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62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90227万元,比上年下降5.3%。
文化体育事业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8个、新建农村文化广场56个,累计建成325个。为80个行政村、20个小区安装健身器材1080件,有效解决了城区居民健身难问题。市博物馆荣获吉林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大坡镇徐家窑古建筑工艺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省乡村非遗博物馆在徐家窑落成。
深入开展“健康生活、悦动吉林”主题文化活动,启动2017年榆树市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展建党96周年“送温暖、送图书、送文化”三下乡、“放飞梦想、爱我中华”首届少儿书法大赛、“喜迎十九大、欢乐庄稼院”榆树市农民歌手大赛和秧歌大赛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悦动吉林”2017年广场舞大赛榆树赛区选拔赛,活跃了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以喜迎“十九大”为主线,举办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暨“书香伴随成长”少儿歌咏比赛、全民阅读大赛。成功举办东三省第九届“银河•铂力杯”全民健身乒乓球联赛(榆树站)比赛、“健身每一天、喜迎十九大”榆树市全民健身日展示大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常态开展机关干部气排球赛,与机关工委、总工会联合举办全市职工干部篮球赛,配合长春市体育局在新庄镇苇沟村举办了农民趣味运动会。
教育和卫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校舍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学校164所。二实验小学、第三小学扩建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实验高中等市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全面完成。各乡(镇)街、市直部门与113个村小学校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帮扶资金近30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村小办学条件提档升级。通过“强师计划”“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及面向社会招聘等渠道,补充教师385人。全面加强学校文体教育工作,以体育中考为导向,加强各中小学校音、体、美学科教学,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诗书礼乐”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等项目,大幅提升了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乡(镇)以上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同步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投资1.67亿元,建成保健院综合楼和市医院妇儿科综合楼。投资710万元,改善18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提升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我市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健康促进县评估验收。在全市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市直三家医院和37家乡镇卫生院设立专项扶贫报销窗口。市妇幼保健院和结核病防治所率先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标志着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7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235797人。其中,农业人口1012493人,非农业人口223304人。全市总户数439006户,其中:农业户数307145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97‰。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821元,比上年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504元,比上年增长7%。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1746元,比上年增长10.6%。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7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进程。实施《暖流计划》,深入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等系列活动,开发就业岗位8352个,新增城镇就业724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58人。培训创业人员1560人,城乡成功创业35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达到45亿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5604人,失业保险职工4169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53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637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88869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18660人。职工医疗保险5945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3689人。
生态环境保护
深入开展环保行政执法大检查、大整改活动,一批环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严格实施《榆树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全面落实“河长制”,有序开展清河行动,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持续打造“安静工程”,加强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的监管力度,噪声扰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开展中高考“绿色护考”行动,为广大考生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应试环境。申报长春市生态村15个、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生态镇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