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前行、创新进取。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善谋实干。以稳增长为核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开拓进取。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全面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综 合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07862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84100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12433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76410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1855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6022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11329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发展到20.6:27.6: 51.8,与2015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4.1个百分点。
我市连续十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连续十一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成功晋升为全国21个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群众体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农 业
2016年,全市总播种面积39112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78706公顷,比上年减少230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97249公顷,水稻播种面积70859公顷,高粱播种面积264公顷,谷子播种面积103公顷,大豆播种面积3450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6781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395公顷,瓜类播种面积1302公顷,烤烟播种面积399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3393036吨,其中:玉米2758647吨,水稻562252吨,高粱2232吨,谷子449吨,大豆11784吨,薯类57672。农业总产值实现1597428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898377万元,林业产值8242万元,牧业产值631665万元,渔业产值1208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055万元。
2016年末,全市标准化牧业小区达到811个。全市生猪存栏1060739头,牛存栏687257头,羊存栏103412只。奶类总产量25452吨,禽蛋总产量107824吨,肉类总产量251485吨。
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3760957万元,比上年增长6.3%,增加值实现76410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4户,总产值实现2329312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增加值实现31855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2016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6022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全市资质建筑企业10户,产值实现55954万元。
民营经济
2016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31691户,从业人员达到30470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1268720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利润总额实现1013642万元,比上年增长2.0%,实交税金622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312980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市共引进内资52.73亿元,引进外资9514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523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52751万元,比上年增长5.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60977万元。
2016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棚户区改造政策,依法推进房屋征收。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1969户、21.03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1605户。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投资700万元,对境内225.4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投资370万元,对境内146.18公里县级公路进行养护管理;投资240万元,完成黑大公路环城一桥、环城二桥、大坡桥、城南桥、京哈公路倒仰伤桥维修加固改造工程;投资579万元,完成榆山线八家子桥、三窝桥重建工程;投资5520万元,完成科铁公路20公里养护工程项目;完成黑大公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可研设计、环境评价、地质灾害、压覆矿藏等工作;投资5.6亿元,完成五右高速公路(榆树段)征地、拆迁工作;投资1亿元,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强化运输管理,加大客运投入。客运集团投资1082万元,更新客车26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519辆。
国内贸易
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55200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1134556万元,比上年增长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320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财政、金融
2016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24602万元,比上年增长6.7%,市本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2%,财政支出总计618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2016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428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8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3.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61691万元,比上年增长29.8%。
文化体育事业
2016年,市、乡、村三级文体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果显著。投入1600万元,建设文化小广场6个、多功能移动式健身中心1个、多功能运动场6个。为全市60个行政村文化广场投放健身器材和2万多套文化用品。
2016年,全市精心组织多项赛事,推动全市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一年来,全市组织开展了气排球比赛、“邮政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篮球、太极拳展示大会等多个比赛,承接了吉林省象棋大赛、全国象棋大师走进榆树等大型活动。
非遗保护和戏曲创作成果显著。2016年,“大坡镇古建筑材料烧雕技艺”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发展榆树非遗文化,整理出版《榆树二人转》和《东北大鼓》非遗资料5卷,250多万字。在市文化馆举办了非遗系列丛书和DVD专辑出版仪式暨“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题座谈会,国家、省、市专家领导出席仪式并参加座谈,对榆树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和卫生
教育均衡发展获得新进展。本着“保底线、推均衡、促发展”的原则,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评估体系,重点加强教育基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达标校建设。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投资8848万元,新建校舍3.1万平方米,维修校舍93校,新建围墙4137延长米,硬化场地8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中心园4所,维修国办园7所,提升了学校基础能力。投资2389万元,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投资160万元,实施了“全市学校宽带网络光纤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高速接入、全覆盖。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本着“托底线、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完善教育救助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严格执行医保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发展。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部通过“吉林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采购药品,保证了患者疾病诊疗需求和药品零差价的惠民政策。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加强医疗机构导诊服务,优化门诊流程,实施“一站式服务”措施。规范疾病诊疗行为,完善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卫生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整合了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信息,推进了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信息的综合应用。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6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254681人。其中,乡村人口1027548人,城镇人口227133人。全市总户数441550户,其中:乡村户数299648户。人口自然增长率0.4‰。
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1300元,比上年增长7.4%;全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6804元,比上年增长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621元,比上年增长9.7%。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6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进程。开发就业岗位8569个,新增就业7649人,再就业2789人。创业成功800人,带动就业30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26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达到83亿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4952人,失业保险职工4178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41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2523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922135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9709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404716人。职工医疗保险5735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0916人。
生态环境保护
巩固“碧水工程”成果,集中式饮用水和境内流域水质保持安全稳定。制定并实施《榆树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环保、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局面。重点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专项检查,确保榆树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加大对涉水企业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使处理设施运行率达100%,达标率100%。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积极落实《大气污染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餐饮业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油烟污染;对辖区内的所有生产、采暖锅炉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共排查锅炉及除尘设施262台(套);加大宣传力度,全市开展春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持续打造“安静工程”,有效实施《榆树市城区声环境适用功能区划标准》,积极开展“绿色护考”行动,为广大考生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应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