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成果显现,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各项事业成绩喜人,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 合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05537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4996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7152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72917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9325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4266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93389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发展到25.9:26.4:47.7,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0.3个百分点。
我市连续十二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连续十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两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绿色宜居城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群众体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
农 业
2015年,全市总播种面积39112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78936公顷,比上年增加85公顷。水稻播种面积72054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98668公顷,大豆播种面积592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761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454公顷,瓜类播种面积1306公顷,烤烟播种面积430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3334208吨,其中:玉米2717665吨,水稻558130吨,大豆2350吨,谷子84吨,薯类55979吨。我市连续十二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的荣誉称号。农业总产值实现1964809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种植业产值1067224万元,林业产值7358万元,牧业产值833898万元,渔业产值1164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686万元。
2015年末,全市牧业小区达到796个,规模化畜禽饲养占饲养总量的80%以上。全市生猪存栏1085710头,牛存栏713663头,羊存栏106501只。奶类总产量29009吨,禽蛋总产量104658吨,肉类总产量253961吨。
工业和建筑业
2015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3538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增加值实现72917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7户,总产值实现1857306万元,比上年增长3.6%,增加值实现29325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2015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4266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全市有资质建筑企业10户,产值实现63976万元。
民营经济
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23439户,从业人员达到293189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12401960万元,比上年增长4.7%,利润总额实现993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实交税金61277万元,比上年下降14.2%,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3092696万元,比上年增长7.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3%。
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市共引进内资45.85亿元,引进外资8494.5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150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585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45656万元。
2015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棚户区改造政策,依法推进房屋征收。改造棚户区21.12万平方米,回迁2012户,其中异地安置1013户。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公路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投资7500万元,改善榆江公路25公里。投资5000万元,新建、改建桥梁25座。投资1.5亿元,建设农村水泥路300公里。黑大公路(榆树段)工程项目和五右高速公路(榆树段)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公路项目升级成果显著。榆陶公路由县道升级为省道。480公里的农村公路升级为县级公路。8月中旬13路、14路、15路三条线路公交车辆上线运营。投资80万元,建设了4个渡口;投资60万元,建设了五棵树老牛道全省标准化示范码头。
国内贸易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323015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1033293万元,比上年增长9.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8972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财政、金融
2015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16748万元,比上年下降17.3%,市本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8403万元,比上年下降21.5%,财政支出总计581429万元,比上年增长8.7%。
2015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0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2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11978万元,比上年增长47.0%。
文化体育事业
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强。投资1790万元,建成村级文体广场134个。投资266万元,建设拆装式小型全民健身中心一个、35套文体广场健身器材。举办了“翰墨关东魂,出彩榆树人”主题书法大赛。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社区文艺演出、全民阅读知识竞赛、全市艺术新人大赛。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全市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排球赛。举办三季市直机关干部、职工气排球比赛,9月份又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开展全市乡(镇、街)职工、干部气排球比赛和总决赛,引领和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气排球活动的积极性,发展气排球运动员4000多人,为着力打造“气排球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邀请长春市体科所为我市刘家镇、五棵树镇、大岭镇和市直机关进行体质检测,检测人员达1500多人。对全市文体广场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体活动开展、文体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组织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120场。
宣传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紧紧遵循“三贴近”原则,按照“三进、三同、三为”宣传战略,积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强力打造宣传阵地,突出栏目特点,广角度、多视角,展开全方位宣传报道。坚持“精办时政新闻、增加社会新闻、扩大经济新闻、强化民生新闻”。新闻开辟了《春耕生产进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林好人走进校园》等专栏;《大粮仓》栏目更加突出三农实际,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农业丰收、农民致富服务;《视点》栏目更好地关注民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积极协调中央、省、市台,不断提高榆树域外知名度,在省台卫视频道新闻联播发稿25件,电台在中国之声发稿2件,在省、市台发稿30件。
教育和卫生
教育以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加快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优化重组、激发活力”为原则,将五棵树高中整合到榆树一中,对五棵树高中教师进行了合理分流,有效盘活高中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强弱联盟”“城乡联盟”“学科联盟”合作发展模式。创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系统设计,协调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深化应用,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充分整合校舍专项维修等资金,投资7900万元,新建校舍30栋面积27846平方米;投资1776万元,强化了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投资498万元,新建农村中心园2所、维修幼儿园6所。2015年,总计补充教师362名。认真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近7000人次的低保家庭学生落实营养午餐补贴资金607万元;为近4000人次的高中贫困学生落实助学金717万元;为1841名大学生授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380万元。大力实施康复、训练、指导、就业“四位一体”办学模式,加强了以食品加工、家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满足了残疾儿童入学需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现零差价销售。新建村卫生室120个,所有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同全市70家养老、托老机构建立对接关系。制定《榆树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实施方案》,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健康性问题。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进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电子档案85%以上。
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263160人。其中,农业人口1047587人,非农业人口215573人。全市总户数443212户,其中:农业户数304638户。人口自然增长率负2.34‰。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413元,比上年增长7.8%;全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844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748元,比上年增长4.0%。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5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进程。开发就业岗位8560个,新增就业7226人,再就业3122人。创业成功658人,带动就业27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23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达到80.56亿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5895人,失业保险职工4084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41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021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977045人,居民养老保险409914人。基本医疗保险职工5720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7939人。
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监管实行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监管区域,落实网格化责任人,强化监管责任。充分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强化对企业监管,保证市区和五棵树开发区两个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积极稳妥推进环境保护大检查,共检查企、事业单位526家。强化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和境内流域水质保持安全稳定。保证水源地水质基本指标达标率实现100%。持续打造“安静工程”,区域噪声功能不断改善。有效实施《榆树市城区声环境适用功能区划标准》,加强了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绿色护考”,采取提前介入、专人蹲点蹲守、考场护考等措施,为广大考生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应试环境,创连续6年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零投诉”佳绩。贯彻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生态创建形成梯次格局,创建省级生态村3家,长春市级生态村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