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始终把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摆在突出位置。一年来,省审计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吉林省情,重点围绕五个方面深入开展审计监督。一是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审计,紧盯全省经济发展中心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加强工信、畜牧、生态、交通等领域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发展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二是围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开展审计,坚持把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省属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中突出关注财政运行、政府债务、国企经营等风险情况;三是围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审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扣省委省政府要重点办好的民生实事,重点加强就业等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四是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开展审计,锚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任务,持续跟踪审计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保护、“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情况;五是围绕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开展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紧盯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持续加大地区、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力度。
二、运用规律性认识指导审计工作,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
一年来,立足新征程上党中央赋予审计的新使命新定位,省审计厅对研究型审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更加系统,对做实研究型审计方法和路径的探究更加深入,能够把研究融入项目谋划、揭示问题、提出建议、推动整改各个环节。掌握政策最先“一公里”,谋划项目时吃透省委省政府政策意图,做到科学立项,如:结合省级财政总体收支形势和助力政府债务化解,谋划实施省级预算部门单位结转结余N专项审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畜牧产业发展,谋划实施畜牧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审计,围绕省属国有企业投资、经营、债务等风险点,谋划实施省属国有文化企业运营状况专项审计调查。深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做到可操作能落实,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主管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依据,为被审单位整改提供思路。如:针对省属国有企业投资存在风险、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健全国有资金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机制,严控企业低效投资和无序盲目扩张等审计建议;针对专项资金分配碎片化等问题,提出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资金分配突出以项目法为主、因素法为辅等审计建议;针对地方政府债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等审计建议。
三、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坚守经济监督职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持续拓展财政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保驾护航。一是对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项目推进等方面问题,积极推动省级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二是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反映收入管理不到位、财政支出不合规、风险控制不严格等方面问题,努力促进市县政府财政平稳运行;三是对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及省属高校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揭示了预算编制不精准、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不严格、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效推动被审计单位优化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四是对省级99个预算部门的1160个单位结转结余资金情况开展审计,查出结余资金清理上报不及时、经营性结转资金规模较大长期沉淀等问题,有效促进结余结转资金清理盘活使用。
四、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审计理念
一年来,省审计厅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紧扣省委省政府要重点办好的民生实事的要求,从就业、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审计切入点,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如:审计工作报告在“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板块,重点揭示社会保险补贴资金发放不精准、部分劳务派遣企业截留补贴资金等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向市县政府、纪委监委和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6条,追回资金2684.08万元,发放和拨付资金1272.29万元;在“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审计”板块,重点揭示惠农补贴发放管理不到位、存在薄弱环节等侵害农民利益问题,强化惠农补贴发放管理,全力推动惠农补贴惠及于民;在“高校财务收支审计”板块,重点揭示了困难学生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未按规定计提学生资助资金等侵害在校生利益的问题,促进国家助学政策的有效落实。
五、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揭示风险隐患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在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财政收支、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国有资源资产等审计,突出关注防范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及时揭示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隐患,推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如: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审计中,反映新增超支挂账、违规出借财政资金无法收回等问题,促进地方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在地方政府债券审计中,反映项目建设停滞、挪用债券资金、已建成项目效益不高财政垫付利息等问题,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相关风险予以揭示,并持续进行跟踪督改;在省属企业审计中,反映投资风险管控、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举一反三”梳理投资、经营风险,及时预警,做好处置;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反映未按要求补划减少的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被破坏等问题,守牢生态红线,促进国家生态保护政策有效落实;在全省供销合作系统资产管理及经营审计中,反映房产和土地底数不清权属不明、整体经营状况不佳等问题,强化了责任意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六、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高效运用审计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推进,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一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多次召开省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整改落实。持续深化各部门贯通协作,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凝聚整改合力,省人大对审计查出重要问题整改进行跟踪监督;省纪委监委与省委审计办、省审计厅制定强化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的具体流程;省委组织部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省管领导干部动态监管纪实档案和“负面清单”。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686个问题基本整改到位,推动完善制度103项。省审计厅将持续强化整改责任、提高整改工作质量、深化贯通协同,有效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严肃性。
下一步,省审计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依法忠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督促有关市县、部门单位推进问题整改,在年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全面报告整改情况,并依法公告全面整改情况。